預約掛號
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院小程序
官方微信
2015年1月7日,,應我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志軍教授的邀請,,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胡長燈(Chang-Deng Hu)教授來訪我院并進行了為期1天的學術交流,。
胡長燈教授于1984年畢業(yè)于我校,同年考取武漢醫(yī)學院(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免疫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92年到日本留學,,1997年獲日本神戶大學博士學位,,后曾就職于日本神戶大學,擔任助理教授,。2000-2002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從事博士后工作,,現(xiàn)為美國普渡大學藥物化學與分子藥學系終身教授。作為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的重要倡導人,,胡長燈教授基于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申請了一系列國際專利,。胡長燈教授所帶領的團隊近年在前列腺癌細胞放療逃逸方面的研究有重大突破,所得研究結果正在轉化成臨床治療方案,,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應用于臨床,。
胡長燈教授來到母校后,9時許在我院行政樓十樓會議室舉辦了一次學術沙龍,,會議由我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志軍教授主持,,科研處副處長胡建國到會致辭。胡長燈教授選擇了一篇新近發(fā)表在國際著名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的文獻并提出了若干啟發(fā)性問題,,讓大家思考作答,。他分析了部分研究生和青年醫(yī)生的答案,給大家講述了如何帶有批判性思維對文獻進行閱讀,,如何更好地從相關文獻中提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進行科研思維,。與會的青年醫(yī)生和研究生多次向胡教授請教,,問題涉及科研課題的產(chǎn)生與項目的申報、有關實驗技術的選擇,、如何檢索與利用文獻,、科研論文的撰寫與發(fā)表等多個方面,胡教授非常耐心,、詳細地回答了大家的問題,。會上還就科研項目實施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展開了討論,現(xiàn)場氣氛十分活躍,。胡教授還介紹了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招生與培養(yǎng)方案,,并介紹了自己培養(yǎng)研究生的經(jīng)驗與體會。此次學術沙龍共進行了2個多小時,,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結束,。課間休息時間,我院院長王洪巨教授親切會見了胡長燈教授,,在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科研工作、實驗室建設,、研究生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了坦誠的交流與討論,,胡長燈教授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與體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很受啟發(fā),。藥劑科主任邢蓉教授和風濕免疫科陳琳潔教授參加了上述活動。
下午3時,,胡長燈教授在我院科研處胡建國副處長和中心實驗室呂合作教授的陪同下來到風濕免疫科醫(yī)生辦公室,,聽取了該科研究生及部分青年醫(yī)師的課題匯報,胡教授針對課題設計,、實驗方法,、論文發(fā)表等方面均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指導性意見。特別令人感動的是胡長燈教授由于旅途疲憊,,患重感冒,,咳嗽聲嘶,但仍然對每一個問題都進行了詳盡的解答,。胡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參加人員紛紛表示這次與名校名師面對面活動效果很好,,受益匪淺,將對自己的學習和科研工作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附:美國普渡大學簡介,。
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研究性公立大學,,有政府特批的土地、海洋和空間使用權,,歷來以優(yōu)良的教學質(zhì)量和適中的收費標準聞名世界,。該校于1869年由約翰·普渡捐資、印第安納州劃撥土地建造,,現(xiàn)有6個校區(qū),、2261名教師和67548名學生。200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全美大學排行榜上,,普渡大學在公立大學中名列第21位,。普渡大學有"旅游界的哈佛"和"美國航空航天之母"的美譽。普渡大學的校章采用獅身 鷲首圖像,。在歐洲中世紀圖章學中,,這是代表力量的神。 校章中還有三張盾牌,,以前寓意科學,、技術和農(nóng)業(yè),現(xiàn)在則代表教育,、研究和服務,。普渡大學是位于美國中西部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城(West Lafayette)的州立大學。目前工學院教師中有20位美國工程院院士,、2位美國技術和創(chuàng)新獎得主,、45位美國科學基金NSF得主,其中電機及計算機 工程系有4位美國工程院院士,、2位美國工程院Gordon Prize得主,,1位美國技術獎得主,,1位IEEE主席,,23位IEEE院士(fellow)。中國人對普渡大學并不陌生,,它是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的 美國母校,,抗日名將孫立人也曾在普渡大學求學并獲得學士學位。2001年10月,,清華大學以年薪10萬美元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學工業(yè)工程系塞爾文迪教授擔任清華工業(yè)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開外國一流學者任清華系主任的先河,。普渡大學培養(yǎng)了美國大學中人數(shù)最多的宇航員,,包括第一位登上月亮的阿姆斯特朗和最后一位離開月亮在內(nèi)的22位宇航員。
(侯傳云/文 范曉云/攝影 李志軍/審)